周福霖。圖片來源:南方日報
“身為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堅守初心、用科技報效國家,用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為國家、社會、人類作貢獻,是我一直堅持的人生理想。”
“我這一生,一定要讓中國人住上地震中確保安全的房屋!”在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,82歲的周福霖仍然精神矍鑠地忙碌在第一線。從調查唐山大地震開始,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廣州大學教授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擺在第一位,立志用畢生所學為中國人建造地震“安全島”。
入黨37年來,周福霖身體力行詮釋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的家國情懷、責任擔當及科技報國的初心使命,為我國減震防災創(chuàng)新技術——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、應用與發(fā)展作出奠基性、開拓性貢獻,獲評“全國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稱號。
“我要投向祖國母親的懷抱”
1939年6月,周福霖出生于廣東潮陽一個華僑知識分子家庭,父母和兄弟姐妹均在國外,他獨自留在國內。1959年他在湖南大學讀二年級時,赴香港與父母會見。當時國內經(jīng)濟困難,但他堅決拒絕了父母讓他出國讀書的提議。
“我的家園,在遙遠的東方。我的家園,有富饒的土地,有錦繡的山河……我的家園,古老的土地已經(jīng)蘇醒。人民需要我,民族需要我,祖國正在呼喚我,我要投向祖國母親的懷抱!”1981—1983年周福霖以優(yōu)異成績考取國家公派出國留學。海外留學即將結束,他在日記中向祖國真情表白,寫下感人詩句。就這樣,他帶著13箱書本和資料,毅然回到祖國,踏上了矢志不渝獻身祖國工程建設之路。
回國后第二年,周福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,不斷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。如今,周福霖依然工作在第一線,推動團隊的黨支部書記選優(yōu)配強,親自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,積極參加黨支部組織生活,始終保持共產(chǎn)黨員的本色。
“同學們,我對你們有三點希望:一要誠信做人,二要認真做事,三要刻苦鉆研、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做學問?!边@是周福霖常常鼓勵學生的話。多年來,他為黨育才、為國育人,培養(yǎng)了多位國家隔震減震領域的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者,指導的大批研究生和本科生已經(jīng)成為業(yè)界的骨干和精英。2016年他剛獲得廣東省首屆“南粵創(chuàng)新獎”,就把500萬元獎金全部用于支持中青年老師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。
周福霖院士的博士畢業(yè)生、現(xiàn)任抗震中心執(zhí)行主任譚平說:“在周院士身上學習到最多的就是他認真做事、低調做人、嚴于律己的精神,在他的指導帶領下,我們專業(yè)理論水平及實際應用工程不斷精進,在政治思想覺悟方面也得到提升。”
為國家超級工程建設保駕護航
“唐山大地震改變了我的一生?!闭勂鹱呱峡拐鹧芯恐?,周福霖回憶起45年前整個城市滿目瘡痍的揪心場景。“有一次開座談會,受災群眾責問‘為什么地震一來房屋就倒了’,聽到這些話時,我真的感到很慚愧?!睆哪菚r起,周福霖立志建造在地震中確保安全的房屋。
此后,周福霖勇挑國家民族賦予的重任,在工程隔震、減震控制領域進行了前沿性、開創(chuàng)型研究,主持完成國家、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多項,獲得了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項,創(chuàng)造了眾多工程界的“奇跡”。
他和團隊研發(fā)的隔震減震控制領域新理論新技術,為國家超級工程建設保駕護航,主持研究設計港珠澳大橋工程的隔震減震,為我國大型跨海橋梁采用隔震減震技術提供范例。先后完成了廣州塔的抗震與風控制系統(tǒng)、故宮博物院文物隔震、汶川災后援建、核電站隔震技術保護、北京地鐵上蓋大面積住宅隔震、汕頭地震區(qū)海底隧道隔震減震,主持建造我國首棟隔震建筑樓房獲評“中華之最”。
在國際上,周福霖曾兼任聯(lián)合國工發(fā)組織隔震技術顧問、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會主席,曾主持聯(lián)合國、中國國家科學基金、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等科技研發(fā)項目,致力于提升中國技術在國際領域的話語權,帶領我國專家及技術人員,參加國際標準《國際隔震技術標準》制定編寫,主持參與編制了國際通用的隔震產(chǎn)品《建筑彈性滑板支座》標準,帶領中國邁進了國際隔震與減震控制領域領先行列。
2008年汶川地震后,周福霖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援建第一線,擔任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。多年來他帶領技術團隊研究的隔減震技術在汶川援建中得到了應用,四川雅安蘆山縣人民醫(yī)院門診樓因采用隔震技術,在2013年蘆山地震中完好無損,成為全縣的指揮部和唯一的急救中心,挽救了成百上千重傷人員的生命。
“身為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堅守初心、用科技報效國家,用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為國家、社會、人類作貢獻,是我一直堅持的人生理想?!敝芨A卣f,他將以這次受表彰為激勵,繼續(xù)承擔、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責任,為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貢獻更大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