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走進廣東 > 嶺南文化 > 非遺文化 > 傳統(tǒng)舞蹈

              麒麟舞(坪山麒麟舞)

              來源 : 廣東省文化館
              【打印】 【字體:

              麒麟是坪山客家人心中神圣的吉祥仁獸。坪山麒麟舞源于明末清初山西五臺山竹林寺,民國時期傳入坪山,其是在螳螂拳功法基礎上,根據農耕文化時期農民們在四季生活和勞作習慣等方面的內容創(chuàng)編而成,套路舞法身兼南北兩派麒麟之長,外呈剛勁、莊嚴、細膩、靈活的風格特點,內合儒道兩家周易陰陽八卦五行運行原理,講究內外兼修,化于形而斂于內。

              坪山麒麟舞分儀式、習俗、表演三大內容。新麒麟表演前必舉行“開光”儀式,麒麟的雙眼用紅布蒙著、由資深師父選好良辰吉日和地點、半夜、時間,地點要選擇有靈氣枝葉盛茂的古樹下,舉行“開光”。坪山麒麟凡參加祥和喜慶重大節(jié)日、喬遷新居、婚嫁前都按傳統(tǒng)儀式在供奉的師傅位上燒三支香,并告之祖師爺。之后,在祖先祠堂燒香拜祭,由堂主帶領著要外出演出的麒麟及參演隊員,邊舞麒麟邊從屋外開始向屋內,祈求風調雨順。坪山麒麟舞整套表演起來分為頭段、尾段、武術及拳術表演三個部分,統(tǒng)稱為“麒麟套”。其中,頭段和尾段以鬧鑼調、七星調、下田調、瞌睡調、采青調、吐絲調等音樂曲調,分別呈現鄉(xiāng)村中12時節(jié)的生產生活場景,以及由此而延伸的麒麟形象及狀態(tài)。配合著各式曲調,麒麟在嫻熟的步伐中不停的舞動,不斷變化姿式,一時騰空高飛,一時低者含笑、搖頭、擺尾、甜睡、驚青、踏青、采青、吃青、跳躍、歡騰,表達喜怒哀樂情緒。坪山麒麟舞保留了傳統(tǒng)的武術及拳術表演,拳術主要為螳螂拳,包含單莊佛手、雙樁、剪搖橋、剪搖手、四門拳、八門拳、活步拳、梅花拳等八式,以及刀、槍、棍、劍等。

              坪山麒麟舞已流傳百年,當地在祥和喜慶的重大節(jié)日、僑遷、新居、過年、起灶、婚嫁、農村豐年都有舞麒麟的習慣。坪山麒麟舞在完整的舞蹈套路中傳達了律己、尊禮、崇文、達人的處世觀和道法自然、陰陽五行生發(fā)運轉的宇宙觀,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。然而,由于現代社會中傳統(tǒng)民俗日益淡化,麒麟舞的發(fā)展舉發(fā)維難,搶救和保護坪山麒麟舞的工作已刻不容緩。



              亚洲第一情网站久久网,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,中文一级无码黄片精品视频,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